文:肯米(kenmy)
在總冠軍賽,一個短時間兵家必爭之地的系列賽中,教練團肯定扮演相當重要的角色,無論是戰術或者是選手調度,對整個戰局的影響可說甚大,選手的狀況是個問題,但教練團應該更能看出球員最佳狀況才讓他上場。
今日蘋果日報中指出這一段讓我相當不滿,認為某教練團真是無能,內容如下:
牛隊今年總冠軍賽前2戰共敲17支安打,卻完全沒有長打,是總冠軍賽史紀錄,牛隊打擊教練呂明賜說:「象隊3名洋投水準都很高,又都投邊邊角角的球,長打本來就不容易出現。會先提醒球員要確實掌握擊球點。」
如果身為一個打擊教練說長打本來就不容易出現,那這樣要你來幹麻?難道之前面對這三位洋投沒有打出長打嗎?對於兄弟象對的助拳人洋投束手無策,三場的得分為2,1,0的成績,但安打量卻是11,6,3的地點,豈不覺得打擊教練的用處在哪?
第一戰說球員怯場也罷,在比賽中打擊教練就是要臨機應變的調整狀況,才能讓整個戰術靈活應用,既然牛隊比象隊優勢在於打擊略佳,就應該善用此優勢,只是在呂砲到興農牛隊後,打擊率雖不至於下降,但長打火力消退不少卻是事實。
從8月15日接手寺岡孝的位置後,牛隊的全壘打日期如下:
8/19(泰山,古茲曼)
8/20(益全)
8/26(益全)
9/02(泰山)
9/26(信民,泰山)
全隊整季38轟,分配出月份全壘打數量如下
三月3 四月6 五月5 六月3 七月9 八月8 九月3 十月0
很明顯在下半季換球後,長打火力讓其他幾隊增加不少,但下半季牛隊的長打火力卻在八月後消失無蹤,若打擊教練未能將球員帶上高峰,要這種打擊教練有什麼用。
再看看本次三洋投面對不同打擊教練,同樣一批球員的成績(安打-打席)
寺岡孝時 | 防禦率 | 呂明賜時 | 防禦率 | |
麥格倫 | 47-202 | 2.81 | 22-90 | 1.23 |
羅曼 | 45-217 | 4.15 | 20-89 | 2.75 |
卡斯帝 | 40-145 | 3.67 | 8-32 | 2.86 |
合計 | 132-564 | avg=.234 | 50-211 | avg=.237 |
打擊率相差無幾的情況下,得分結果明顯有差。
本次總冠軍賽投手的確表現可圈可點,僅僅每場都被得三分,但打擊火力持續不振,也是目前三連敗的原因。
昔日的亞洲巨砲的確是讓興農牛隊本次表現無力的關鍵阿!難道不該負責嗎?
有可能逆轉嗎?在梅居克(Magic)的調度下不是不可能,但打擊火力這麼貧弱的情況下,要有多好的成績,我想機率真的不算很大吧。
延伸閱讀:呂砲入主興農牛隊二軍打教 是福是禍?@肯米的棒球天空 2010/06/12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