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肯米(kenmy)
熱身賽的目的先前也有討論過,以調整球員的狀態為主,而在兄弟象隊中,最近除了彭政閔有傷在身,還未能調整出最佳狀態外,另外一位打擊陷入低潮的中心打者為陳冠任,熱身賽的表現尚未調整到一定水準,似乎是出了蠻大的問題。
圖:陳冠任
陳冠任在剛加入兄弟象隊時,是先以業餘球員頭銜在明星賽中拿下全壘打王,引人注目,當時職棒17年替兄弟出賽88場,也敲出單季10轟及打擊率0。349和長打率0。516的成績,以這樣的表現來說,長打能力算是不錯的他,在隔年開始,長打能力就日漸衰退。
以表格來說好了:
年代 | 場數 | 打數 | 安打 | 二壘 | 三壘 | 全壘 | 打點 | 三振 | 打擊率 | 長打率 | 純長打率 |
17 | 88 | 318 | 111 | 19 | 2 | 10 | 54 | 36 | 0。349 | 0。516 | 0。167 |
18 | 71 | 268 | 96 | 12 | 1 | 5 | 42 | 27 | 0。358 | 0。466 | 0。108 |
19 | 98 | 400 | 139 | 13 | 7 | 1 | 77 | 21 | 0。348 | 0。423 | 0。075 |
20 | 54 | 226 | 70 | 11 | 1 | 3 | 45 | 8 | 0。341 | 0。449 | 0。108 |
21 | 120 | 498 | 127 | 22 | 3 | 4 | 53 | 25 | 0。279 | 0。367 | 0。088 |
從第一年後開始打擊策略就以安打為主,去年陷入低潮就先暫且不提,前四年的打擊率都在0。34以上,為什麼不能恢復到有長打也有打擊率的狀態?實在是很令人懷疑職業打擊教練究竟幫了什麼。
從一個長打能力不錯的選手,轉變成以短程安打為主的內容,想必教練團也該負起責任,而第一年優秀的成績是本身底子打的厚,之後的表現則跟教練團的教導方式有關,如今因為去年陷入低潮的成績,總教練陳瑞振希望他改變態度,我實在是不懂他要改變的態度是什麼。
改變只敲短程安打的態度?應該不是吧。改變他的打擊策略?也應該是打擊教練出來講,不過目前的打擊教練是許閔嵐,我想要改變什麼,其實我也不懂,難道是改變上場的態度嗎?去年的表現低潮,要怎樣改變也應該是球員和教練團雙方的問題吧,又為什麼把責任全部丟回球員?
陳冠任的缺點就在於守外野不夠強,也因此他在兄弟象隊位置就是以DH為主,但今年邁入29歲的他,隊上還有其他球員也需要進入DH位置,陳冠任若不能在外野守備上持續找到位置,最適合的地方就是一壘手了,只是這樣又跟勤練一壘的周思齊有所衝突,教練團要評估他的位置,還需要傷透腦筋一下。
但還是要回到主題,陳冠任需要改變打擊型態嗎?可以,回復到第一年剛進來的以長打為主,不僅不會傷到打擊率,還能增加球隊的攻勢,只是打擊教練作得到嗎?他行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