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ug 25 Sat 2007 13:02
中職球團 學不乖的教訓
- Aug 23 Thu 2007 15:00
張建銘復出 牛隊補上失落一角
- Aug 19 Sun 2007 11:06
浮動的是人心 不是金錢
- Aug 18 Sat 2007 20:07
牛隊新戰力「小霸王」陳志偉豋場
- Aug 14 Tue 2007 00:01
低潮的彭政閔 火星人期待再出發
- Aug 10 Fri 2007 16:20
郭泓志的傷病史
1999 年底 郭泓志和道奇簽訂合約,總額125萬美元
- Aug 09 Thu 2007 01:45
棒球外交受阻 球隊經費短缺 基層棒球問題多多
近年來,中華隊出國比賽,經常發生受到中國政治打壓的情形,還有參與特殊比賽時,作弊的狀況更是時有耳聞,這次中華青少棒隊又受到對岸影響而無法前往委內瑞拉參加世界青少棒錦標賽,這對我國的棒球外交是一次嚴重的打擊。
- Aug 07 Tue 2007 01:19
備受爭議的新全壘打王 Barry Bonds
Barry Bonds這位1964年7月24日出生,目前43歲的強打者,擁有許多傲人的成就,拿下2次國聯打擊王、2次國聯全壘打王(2001年的單季73支全壘打至今仍是MLB最高紀錄)、1次國聯打點王、曾14次入選明星賽次數、7次最有價值球員頭銜,同時也是第1位400-400、500-500俱樂部的成員,他在2004年創造的單季232次四壞球保送是目前無人可破的恐怖紀錄,在守備上拿過8次金手套獎。許多人都說這位備受爭議的打者,其所創造的任何成就都不值一提,但筆者認為他在歷史上的仍佔有重要地位,不能因為外界的閒言閒語就把他的成績打上星號。
- Aug 05 Sun 2007 03:28
恐怖的強打者 Alex Rodriguez
出生於1975年7月27號的Alex Rodriguez ,18歲就進入大聯盟,年輕時被稱為長打少年,水手隊出身的他前兩年在大聯盟出賽不多,第三年開始固定先發後,立即就展現出他強打火力的本錢,出賽146場就敲出36支全壘打,還有當年全隊最多的54支二壘安打(第二名是當時水手強打者 Edgar Martinez,當年33歲),當時的Alex Rodriguez年齡才剛滿20歲而已。
Alex Rodriguez自從固定先發後,年年表現搶眼,每年都有超過20發的全壘打,從1998年開始,他的全壘打更是年年超過35發,讓人不得不讚賞他的明星價值實在超群。在遊騎兵隊時他獲得一張天價10年2億5200萬美金的合約,到目前為止大聯盟裡還沒有人可以跟他相比,最後洋基以和遊騎兵共同分擔他天價薪水的方式,將他挖到洋基隊,更讓他生涯表現繼續攀上高峰。
- Aug 05 Sun 2007 01:30
[棒球] 操累的牛魔王們
中華職棒各隊洋將來來去去,興農牛隊也是如此,包括勇壯這位中職名人堂等級的洋投,能在興農隊史上留下名號的洋投,幾乎都會給球迷們「耐操」的印象,因為他們既需要在隊上擔任先發,還需要在休息天數不足下後援,這種洋投角色不定現象也成為興農牛隊一種另類的「特色」。
翻開興農牛隊史,使用過的洋投很多,耐用的卻不算多,從叫得出名字的幾名洋投的投球紀錄可以得知,「耐操」是進入興農牛投手群的首要條件。興農牛二連霸時期,耐操洋將一大堆,其中飛勇得到寒冰掌,所以從先發轉任中繼倒還情有可原,克提茲是從先發轉任中繼支援的,曾經看過克提茲今日先發剛完投,隔天隊上危急接下終結者的角色,投手教練還認為他的「球速及控球尚可,最後決定讓他再度上場」,最後他的下場只要是牛迷相信都很清楚。還有勇壯也是歷久不衰的好洋投,在中職渡過年輕歲月的他,從職棒八年開始到職棒十六年二連霸結束,共出賽了211場先發以及128場的後援,也是常看到天天勇的出現,導致投手戰力不這麼缺乏的興農牛看來像是陷入投手荒。
- Jul 31 Tue 2007 16:24
低調的王建民
- Jul 27 Fri 2007 02:01
棒球運動迷 電視收視群?
電視台使用了屬於全體民眾的頻道,民眾當然會希望他們在任何方面能以公正公平為導向,但當對每一家電視台都會用這樣的高標準來對待時,現實往往未符期待,口舌之爭就由此而生。
- Jul 24 Tue 2007 02:32
[棒球] 秀味十足的2007中華職棒明星賽
;
很可惜的我因為受傷不能去球場看球,不過待在電視前的時間跟去現場的時間一樣多,或許因為地主台南的關係,忍不住讓我多注意多關心一下,而體育頻道宣傳夠熱烈,相信也吸引許多喜愛棒球的球迷到現場看球。整個明星賽週末活動,並沒有因為之前球團們的自哀自憐,而讓票房或到台南「朝聖」這次明星賽的人次減弱,不管是全壘打大賽或明星賽到場的球迷人數都開出紅盤。
- Jul 21 Sat 2007 16:32
[棒球] 媒體的影響力,會醒嗎?
當現在每個人都在追求知的權利時,上級給予各媒體們一種權力,叫做「知的權利」;當然,任何人都有知的權利,可是前提是建立在安全且公平的型態上的但是在於某些媒體身上所注視的,卻只是一些在誤差內幾個小數點的收視率,誰誰比較紅,誰誰比較有人氣,卻完全忽視了新聞的公平性。
有時候,拿起報紙看到的,不是球員一而再再而三的破紀錄,彭政閔的最快10轟紀錄也沒看到記者來訪問,布雷的連三月七轟以上也沒看到記者來查問,最快速25支全壘打也沒看到哪家媒體來探查,反倒是八卦新聞挖挖挖,泰山的八卦又成為消遣一遭,而寵兒美國大聯盟的王建民也只看到你們一直炒成神格,連續五戰進補大時機也只會看該隊的勝率是否超過五成,是否消遣的太過火了?我不得不懷疑某些球員所說出來的話,都被你們扭曲事實的程度到了什麼境界?